长期以来,我国污泥处理未得到足够重视。据了解,我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有污泥稳定处理设施的不到1/4,大多没有污泥处理的配套设施。2011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其中大连夏家河污泥厌氧消化项目、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好氧发酵项目等7个投入运行并具一定规模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通过专家评审,被列入第一批示范项目。为提高全国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总结推广第一批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在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2012年10月26~27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主办的“第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交流现场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提高认识
加快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
在本次现场交流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杨榕指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是解决城市水污染、最终实现节能减排的两个紧密关联的环节和处理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在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有望大范围建设;同时,水专项也将污泥处置技术研发及设备产品产业化作为“十二五”重点研究方向。国家建设资金和科研经费的大力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所面临的污泥处理处置困境,带来难得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杨榕主任要求,各地主管部门应积极组织学习借鉴示范项目成功经验,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指南》总体要求,切实推进工程项目落实,推动行业产业化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有关领导指出:为改变我国多数污泥尚未得到无害化处理处置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其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投资347亿元用于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形成518万吨干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能力。但目前全国建成及规划建设的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很少,且已建成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亦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亟待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因此,各地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快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既要通过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中的突出矛盾,又要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积极探索污泥源头减量;同时要规范运行管理,保证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稳定运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有关领导指出:目前,各地对污泥处理处置重视程度不够,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差距很大。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建设目标,各地应尽快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并将污泥处理处置作为城镇减排的考核内容,强化政府责任。此外,在加快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同时,要从污泥的产生、转运、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加强监管,同时要配套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全面促进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良性发展。
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取得初步进展
据了解,污泥处理处置包括处理和处置两个阶段。处理主要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处置是指对已经处理后的污泥进行消纳的过程。污泥处理设施的方案选择及规划建设应满足处置方式的要求。在现场交流会上,部分第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示范项目的运营方介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经验。
大连夏家河污泥厌氧消化项目,日处理含水率80%的城市污泥600吨,项目总投资1.5亿元。该项目于2007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2月完成土建设备安装,同年4月底投料试运行至今。该项目承担了该市主城区10个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任务,日处理湿污泥350吨左右,日供净化生物气7000~10000立方米。该项目采用利浦罐,对高含固(10%)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消化后产生的沼气经纯化后进入天然气管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小红门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包括5座卵形消化池(单池容积12300立方米)、1座中控塔、3座沼气柜、2座脱硫塔、2台废气燃烧器等,工程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于2008年11月开始投入运行。采用中温厌氧消化工艺,满负荷每池进泥量为600立方米/日,污泥停留时间20天,消化温度控制在35摄氏度左右,5座消化池满负荷运行每日可产沼气20000立方米以上。该污泥厌氧消化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克服了消化池内防腐层脱落造成的运行问题,并通过进排泥控制、pH控制、搅拌控制、沼气脱硫控制、温度控制的智能化操作,实现了厌氧消化设施的高效运行。
长春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程采用污泥智能好氧发酵技术(CTB工艺),设计处理规模400吨/日(含水率80%),工程总投资1.2亿元。设置了混料系统、发酵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和除臭系统,通过专利设备的开发应用,实现了污泥好氧堆肥处理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可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过程。相关产品可作为垃圾场覆盖土、园林绿化营养土等,经济效益显著。
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污泥焚烧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含水率80%的污泥2050吨,项目总投资2.9亿元。该项目于2009年建成投产,以污泥电厂干化+协同焚烧技术为核心工艺,通过对焚烧炉改进、污泥与煤掺烧参数的优化、废气处理、电、热,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热电厂污泥协同焚烧的新路。
污泥处理处置目标: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本次现场交流会特邀业内专家: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张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他们分别从我国已建成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运行经济效益特点和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技术政策等方面做了主题演讲。
与会专家认为,城镇污泥的处理处置首要应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先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循环利用是污泥处理处置应努力实现的重要目标。
专家意见认为,各种工艺各有优缺点,各有其适用范围,应按照“安全环保、节能省地、循环利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而稳妥可靠应贯穿于污泥处理处置的始终。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泥体积,但运行费用高;污泥好氧堆肥技术能够实现污泥中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回用,但污泥副产物出路狭窄;厌氧消化可实现污泥稳定化,但目前管理能力与目标管理要求不匹配,且缺乏配套的国产化装备,导致处理能效不高。戴晓虎特别提出:污水处理厂减排理念要有所转变,如果从污水处理减排全过程考量,不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置,从减排层面上说,污水处理厂最多削减了1/2污染物,减排目标将被大打折扣。专家同时呼吁,应加快污泥处理处置标准与技术规范的编制,特别是把倾向性的技术路线(如污泥土地利用)标准化、规范化。